伴著明媚春光,走進井莊鎮北地村,一條清溪自村西蜿蜒而下,流水潺潺、游魚可見。據村民介紹,這條溪水的水源有一部分是村污水處理站處理后的中水。污水變清流,排水方便了,村莊干凈了,水生態環境更好了。北地村污水處理站也成為延慶區農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和長效管控的生動案例。
2018年,延慶區污水治理進入系統、規范整治階段,結合美麗鄉村村莊規劃和建設時序,分三期實施122個村的污水管網及配套廠站項目。北地村于2018年建起污水處理站,村民家中的生活污水通過管網收集,經污水處理站達標處理后,排入村畔溪流!皬淖约彝跐B水井到村里集中處理,5年多來,村民生活、村莊環境發生了好大變化!北钡卮宕逦愋缕秸f。
與此同時,城西再生水廠和鄉鎮級污水處理廠建設同步推進,污水處理設備設施不斷健全,污水處理服務水平不斷提升。經幾年發展,目前,全區建成村級污水處理站83座,鄉鎮級污水處理廠15座。全區376個村中,已有232個村解決了污水處理問題,農村污水處理設施覆蓋率達61%,污水處理率達94.2%。預計到今年年底,美麗鄉村污水收集處理一期、二期、三期項目將基本建設完成。屆時,全區292個村莊污水處理問題將得到解決。其中,163個村接入15座城鎮級污水處理廠,123個村接入農村污水處理站,7個村采用小型一體化設備,剩余83個村主要通過分散治污方式解決。
一座座污水處理站(廠)建成投用,有效減少污水排放,改善地表水環境,讓家門口從“污水橫流”向“和美宜居”蛻變。
春漸暖,冰河開。各級河長紛紛忙碌起來,增加頻次巡河護河,撿拾河道、水中垃圾,勸阻游人戲水、垂釣,護好一方凈水。
2017年8月17日,區委區政府聯合印發出臺《延慶區進一步推進河長制工作方案》,成立區河長制辦公室,建立區,街鄉鎮,村(社區)三級河長體系,確保河湖管理工作清晰、迅速、有序開展,區域水環境朝著“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目標穩步前進。
2021年,延慶區完成46條中小河道601.9公里管理和保護范圍劃定工作,栽設界樁7673根,進一步明確河湖空間管控范圍,為依法護水提供有力依據。2022年,鎮村級河長累計開展巡河3萬余次,立行立改水環境問題1200余處,“清河”“清四亂”向常態化、規范化推進,河湖“四亂”問題實現動態清零。2022年,延慶區榮獲國務院真抓實干成效明顯督查激勵表彰。
作為首都生態屏障,延慶區境內有四級以上河流46條、水庫4座、攔河閘1座。近年來,延慶區持續加大密云水庫、官廳水庫上游流域綜合治理與生態保護,通過河道治理、水生態濕地、水系連通、清潔小流域等工程建設,綜合調配水資源進行生態補水,加大聯合執法檢查力度等措施,加強水庫水源的生態保護與涵養。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延慶區以“河長制”為抓手,深化河流湖泊管理,強化農村污水處理改善水環境,加強水生態空間的修復和管理,堅決打好碧水“保衛戰”,統籌好“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水安全”,努力守護一淵碧水,書寫生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