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真金白銀”回購正在進行中。Wind數據顯示,按照最新公告日期,截至3月16日記者發稿,2023年以來共有520家上市公司公告回購方案或進展情況,已回購金額達440.70億元。相較2022年同期,回購公司數量同比略有增長。從回購目的來看,涉及實施股權激勵或員工持股計劃、市值管理、股權激勵注銷等。
108家公司已回購金額超億元
具體來看,年內共有108家公司已回購金額超億元,其中共有5家超10億元,分別是美的集團、中聯重科、?低、榮盛石化、海爾智家,已回購金額分別為26.37億元、22.50億元、20.43億元、19.80億元、15.10億元。
美的集團近日公告稱,截至2023年3月10日,公司累計回購股份數量為4855.89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0.6927%,支付的總金額為26.37億元(不含交易費用)。公司此次回購股份金額已達回購方案的金額下限25億元且本次回購實施期限屆滿,本次回購方案實施完畢。榮盛石化3月1日公告稱,截至2023年2月28日,公司第二期回購通過專用證券賬戶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累計回購公司股票1.47億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4524%,成交總金額約為19.80億元(不含交易費用)。公司已回購金額接近回購預案上限。此前,榮盛石化計劃回購金額不低于10億元(含本數)不超過20億元(含本數),回購價格不超過20元/股(含本數)。
據Wind數據統計,2022年共有1157家上市公司實施股份回購,與2021年的990家相比增長15.35%,創歷年新高;1157家上市公司合計回購金額超過1029億元。從單家上市公司來看,2022年榮盛石化、美的集團、順豐控股等16家公司回購金額超10億元,其中榮盛石化回購金額最高,回購金額達38.80億元;其次為美的集團,回購金額為28.31億元。
多家公司加快回購進度
從預案情況來看,據Wind統計,年內共有140家公司發布回購預案。其中斯萊克、亞信安全、徐工機械等近期發布回購預案的30余家公司迅速行動開啟回購,多家公司一個月內已回購股份占預計回購股份比例的九成以上。
今年2月剛發布大手筆回購計劃的徐工機械,目前已回購8.52億元。公司2月20日公告稱,擬以自有資金通過二級市場回購公司股份用于實施股權激勵。在本次回購價格不超過8元/股的條件下,本次回購資金總額不超過10億元(含),不低于6億元(含)。3月14日,公司便公告其回購股份方案已實施完畢。
福田汽車近日則公告稱,截至2023年3月10日,公司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已累計回購股份8397.44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為1.05%,已支付的總金額約為2.90億元(不含交易費用)。福田汽車于2023年1月13日審議通過了相關回購方案,擬回購公司股份的資金總額不低于2億元(含)且不超過3億元(含),擬回購價格不超過3.5元/股。目前公司已回購股份占預計回購股份比例的97.97%。
監管積極引導規范
近年來,隨著回購制度的完善,A股市場回購規模明顯加大,上市公司回購意愿持續增長。2022年10月14日,證監會對《上市公司股份回購規則》部分條款進行修訂,修訂內容包括放寬新上市公司回購實施條件、優化禁止交易“窗口期”的規定等。此后,上市公司回購熱度明顯升溫。
中信證券認為,監管層通過對上市公司的回購行為加以制度規范,用降低門檻、擴大范圍等方式釋放積極信號,引導上市公司合理開展股份回購。華福證券也表示,股票回購已成為資本市場特別是上市公司維護市值的重要手段。公司通過股票回購,向市場傳遞了積極信息,一定程度上穩定了股價。
不過,值得投資者關注的是,近年來上市公司“忽悠式”回購頻現,部分公司因未在承諾期內完成回購股份計劃被監管處罰。去年12月底,就有公司因“忽悠式”回購被通報批評。泛?毓傻幕刭徑痤~大幅下調至1億元至2億元,且回購期限延長6個月,但回購期限屆滿只完成114.36萬元,公司及董事長欒先舟被深交所通報批評。因松煬資源未在承諾期內完成回購股份計劃,未及時、充分披露公司不能按承諾實施回購股份計劃的風險信息,松煬資源及相關責任人于去年10月被廣東證監局出具警示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