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body id="ns4zd"><noscript id="ns4zd"></noscript></tbody>
      1. <s id="ns4zd"><samp id="ns4zd"><listing id="ns4zd"></listing></samp></s>

        <tbody id="ns4zd"></tbody>
          <tbody id="ns4zd"></tbody>
          <em id="ns4zd"><object id="ns4zd"><input id="ns4zd"></input></object></em>
          首頁 經濟要聞 政策法規 經濟數據 功能區域 熱點專題 影像北京
            當前位置:首頁 > 經濟要聞 > 社會發展
          回天地區如何完成“三級跳”?

          2023-03-15 10:00   來源:北京青年報

            曾幾何時,擁有85萬人口的回天地區是京北地區最大的“睡城”。交通擁堵、醫教不足、商業乏力……從2018年起,北京市委市政府集中力量聚焦該地區居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民生問題,將習近平總書記“以人民為中心”的治理思想形成了生動實踐。從集成政策力量補齊公共服務短板到推動地區高質量發展;從便民功能修補到顯著提升人居環境品質;從探索“回天有我”的基層治理模式到實現與首都城市發展相匹配的“宜居之城、活力之城、幸福之城”的美麗擘畫……回天地區精彩的“三級跳”畫出了“人民城市為人民”的壯美弧線。

            2018年7月,北京出臺《優化提升回龍觀天通苑地區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以下簡稱“首輪回天行動計劃”)。隨之又先后在2021年和2022年分別發布了為期5年的第二輪“回天行動計劃”和《深入推進回龍觀天通苑地區提升發展2022年工作計劃》(以下簡稱《工作計劃》)。三個計劃層層深入、實施策略步步為營,一年接著一年干,一錘子接著一錘子敲。

            一級跳跳出基本公共服務短板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補齊回天地區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發展短板,讓群眾便利、宜居,是2018年到2020年“首輪回天行動計劃”提出的核心內容。其內容直面痛點:明確列出117個項目,著力補短板、強弱項。小步走、不停歇,揪住“問題導向”不松勁——

            系統配置教育資源。2018年,完成10所幼兒園和天通中苑西區小學移交接收工作,開工建設1所幼兒園、2所中小學校;2019年,開工建設6所幼兒園、3所中小學校;2020年,開工建設1所幼兒園、2所中小學校。根據實際需求,推進一批儲備項目盡快完成規劃。

            強化大型居住區治理。2019年,一刻鐘社區服務圈覆蓋率達到90%;2020年,實現一刻鐘社區服務圈基本全覆蓋。

            下大力氣疏通“堵心路”。擱置12年的林萃路斷點,承諾2020年完成;2019年建成回龍觀至上地自行車專用路等。2018年建設回龍觀體育文化公園,2019年建設太平郊野公園足球場和東小口森林公園足球場等。

            回天地區這驚人的“一躍”,躍出了束縛地區發展的基礎性短板,成就了一幅靚麗的“起跳摸高”圖:三年來回天地區建成17所幼兒園及學校,新增學位近7000個;回龍觀體育文化公園北區、天通苑體育館建成對外開放;“一縱一橫、五通五暢”主干路網架構初步搭建,擱置12年的林萃路斷點打通,國內首條通勤用自行車專用路開通;公園綠地面積達625公頃,較2017年翻了一番;織補天通苑東四區、龍錦苑一區14處20萬平方米口袋公園,實現“開窗見綠、轉角有綠”……在2021年1月舉行的“回天行動計劃進展成效”新聞發布會上,市發改委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公共服務提升、交通治理和市政基礎設施完善三大攻堅工程取得積極成效,117個計劃項目全部開工建設,其中62個項目如期完成。長期困擾地區發展的“規劃失衡、管理失范、社會失治”問題得到有效治理,回天地區發展活力得到激發和釋放。

            二級跳跳向百姓滿意的新境界

            把人民群眾的幸福生活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推進回天地區提升發展必須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恒心和歷史耐心。2021年,本市在首輪回天行動計劃獲得顯著成效的基礎上乘勢而上,發布了第二輪“回天行動計劃”即《深入推進回龍觀天通苑地區提升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5年)》。明確此后五年實施的102個項目,涉及教育、醫療衛生養老、綠化文體、交通、市政、社會管理等方面。北京青年報記者注意到,與首輪回天行動計劃相比,第二輪回天行動計劃在公共服務建設體系方面更加健全,也更注重人的本體感受!胺钙渲岭y而圖其至遠”,回天地區新發展跳出了又一輪“美麗弧線”,躍出繽紛看點——

            公共服務已從單一補短板向系統化、多元化躍升。如區域整體發展明確構建“一軸一帶兩廊”的新格局。盤活東小口鎮城市化騰挪空間,改造連通現有公園綠地資源,構建首都北中軸延長線生態發展軸。依托回龍觀大街—太平莊中二街,完善生產生活服務設施,整體提升城市服務功能,構建發展活力帶……

            “組團發展”的規劃戰略體現了系統化治理,明確回天地區要嵌入多個特色功能組團發展。比如,立足生命科學園三期建設,推進國家實驗室和自由貿易試驗區落地“生命谷”、打造醫藥健康組團;立足“回+”雙創樣板社區和信息園建設,推動形成青年人才就近就業創業的生態圈,打造科技服務組團……

            市政建設從基礎建設向海綿城市、韌性城市躍升。該地區城市發展的可持續性明顯增強。比如,完成天通苑地區供水管網改造,持續實施雨污分流,開展天通河和東小口溝下游治理,實現易積水點動態清零,供水、排水保障能力持續提升。

            產業發展從單向增加供給向新型消費躍升。如引入符合功能定位的產業項目,適當增加商業辦公樓、新型商業綜合體供給。以龍德、龍澤商圈為重點,建設有品質有活力的公共消費空間。建立差異化街區商業生態體系,新增霍營G區、天通苑大型購物中心等商業設施。推進交通接駁型商業綜合體建設,提升便民網點品牌連鎖率和智能化水平。 培育深夜食堂,挖掘后街經濟,營造回天地區“夜京城”生活圈。

            生態建設從拓展綠色向高品質人居環境躍升。環境提升中更注重人的本體感受。如以大尺度生態廊道、高標準生態綠道、高質量口袋公園串聯城市社區,確保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位居全市前列。統籌一道綠隔拆遷騰退復綠,推進東小口鎮村莊城市化,高標準規劃建設萬畝奧北森林公園,形成城市級綠色空間。貫通十三陵水庫—奧森公園42公里綠道系統等等。

            三級跳跳向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居高聲自遠,發展無竟時。2022年4月,《深入推進回龍觀天通苑地區提升發展2022年工作計劃》(簡稱《工作計劃》)印發,細化明確了2022年的發展方向。也給回天地區的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回天地區跳向高質量發展的新格局。

            規劃統領站位更高!豆ぷ饔媱潯分惺状翁岢龌靥斓貐^發展要錨定首都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定位,這將成為回天地區后續發展的“綱”。同時,統籌區域資源,完成東小口鎮規劃綜合實施方案編制。加快生命谷創新走廊產業規劃布局……《工作計劃》中4次提到編制、布局,將規劃引領貫穿全文。

            公共服務供給更優!豆ぷ饔媱潯妨⒆憬逃l展、醫養供給、文體提升,比如,在教育上明確幼兒園普惠率要保持在90%以上。在公共文化服務上要推進街道圖書館全覆蓋等。在公園綠地上,要確保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穩居全市前列。一項項指標都明確了區從供給側角度,推動回天地區的公共服務供給更強、更優化。

            人居環境品質提升更快。加快打造城市級綠色空間,系統開展秩序專項整治行動,深化探索城市更新……《工作計劃》中強調堅持精細化治理,精準聚焦公園化城市街區建設、常態化專項整治、一體化有機更新,改善城市街區品質和人居社區環境,讓居民的人居環境品質更好。

            消費中心城市建設“賣點”更多。在兩輪的回天行動計劃的文件中均提到增加消費,也實現了從簡單強調增加供給向新型消費躍升。北青報記者發現,《工作計劃》更是為升級新消費指明路徑。比如,打造有活力的公共消費空間,差異化布局商業生態,推進交通接駁型商業綜合體建設,提升便民網點品牌連鎖率和智能化水平,培育深夜食堂,挖掘后街經濟,營造回天地區“夜京城”生活圈……

            “回天有我”治理更深。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回天有我”行動中來,畫出了基層治理的“同心圓”!豆ぷ饔媱潯吩诖嘶A上,要求“回天有我”的基層治理品牌做得更深,并提出具體發展方向。健全黨員領導干部面對面聯系服務群眾機制、培育“專業社工+社區工作者”服務模式、打造“回天志愿者發展中心”、啟動民生保障志愿服務創投計劃。推廣“線上樓門長”、建立可視實戰的數字平臺,探索搭建回天活力、回天有醫、交通出行、社區管理等應用場景……

            兩輪回天行動計劃中的項目,正在一個個從規劃變成現實。根據新一輪的回天行動計劃,到2025年,回天地區城市治理和優化提升取得顯著成果,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保障能力顯著提升,服務品質更加貼近群眾需求,城市組織運行更加高效,與周邊區域協同發展格局基本形成,多方參與共建美好家園意識不斷增強,初步建成與首都城市發展相匹配的宜居之城、活力之城、幸福之城。 

           
          首 頁  |  經濟要聞   |  政策法規   |  經濟數據   |  功能區域   |  熱點專題   |  影像北京
          京ICP備08003934號-1
          北京市經濟信息中心 - 網站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