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body id="ns4zd"><noscript id="ns4zd"></noscript></tbody>
      1. <s id="ns4zd"><samp id="ns4zd"><listing id="ns4zd"></listing></samp></s>

        <tbody id="ns4zd"></tbody>
          <tbody id="ns4zd"></tbody>
          <em id="ns4zd"><object id="ns4zd"><input id="ns4zd"></input></object></em>
          首頁 經濟要聞 政策法規 經濟數據 功能區域 熱點專題 影像北京
            當前位置:首頁 > 首頁導航 > 決策參考
          從當前形勢看二季度經濟:復蘇仍承壓

          2022-05-05 10:22   來源:京信網

            近期,伴隨國內疫情多點頻發,不少機構下調我國二季度的經濟增長預期。從區域端、需求端和產業端來看,二季度我國經濟復蘇仍承壓。央地密集出臺針對性舉措紓困經濟,機構專家也提出穩增長的政策建議。

            一、國內外機構紛紛下調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期

            在疫情、俄烏沖突、通脹、貿易和金融市場動蕩等多重危機重疊下,世界銀行、IMF預計全球經濟增長分別為3.2%和3.6%,較1月份預測值下調近1個百分點。IMF還下調了中國全年的經濟增長預期,從1月份的4.8%下調至4.4%。IMF表示,各地廣泛采用的抗疫封控措施,會使中國經濟承受更多壓力,可能會暴露出政府高負債、房地產高杠桿、銀行系統脆弱等結構性弱點。而中美貨幣政策的分化,使兩國間利差縮小,促使資本外流加速,人民幣貶值承壓。多家國際機構下調中國全年經濟張預測。二季度經濟增長更為悲觀。野村證券預計我國經濟二季度僅增長1.8%。瑞銀預計下滑至4%,待到下半年疫情影響逐漸緩和方能實現較大反彈。中銀國際認為二季度經濟有二次探底的風險,既來自因疫情而生的新一輪供給沖擊,也來自一直未能有效緩解的需求收縮和預期轉弱的壓力。信達證券認為,基于疫情仍在發酵,預計二季度經濟沖擊可能高于一季度;涢_證券認為,在疫情反彈、地產下行、輸入性通脹、歐美貨幣政策收緊等四大風險下,二季度經濟或面臨更大下行壓力。

            二、需求端:主力“馬車”消費動能不足

            受疫情下部分行業員工收入下降及其預期的影響,對GDP增長貢獻率超六成的主要動力“馬車”消費增長乏力。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僅增長3.3%?鄢齼r格因素同比實際增長下滑到1.3%,僅3月份更是下滑到-3.53%。二季度,隨著疫情持續時間進一步拉長,消費增長動力仍顯不足。消費品供應鏈不暢問題快速凸顯,受國內疫情多發頻發,防疫措施明顯收緊,特別是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地區疫情較重,使得國內貨運受阻、物流不暢成為影響消費的突出問題,多地物流快遞停發停收,導致大量網上商鋪無法發貨、收貨,網購遭遇問題。居民收入增長放緩、就業和收入預期邊際轉弱,不想消費、無力消費問題更加突出,央行調查數據顯示,一季度居民選擇更多儲蓄的比例已經升至54.7%,延續了自上年二季度以來逐季走高的趨勢。居民平均消費傾向持續走低,創最近7個季度以來新低。服務消費疲軟連鎖效應不斷顯現,疫情多點散發對餐飲、旅游、住宿、文化娛樂等接觸型消費的信心影響加大,服務消費恢復不穩定、不可預期,服務業商家面臨較大的生存壓力。另外,地產銷售恢復緩慢對消費的引致需求帶動仍有滯后。盡管近期多地已開始密集發放消費券提振消費,但消費券使用門檻較高,釋放更多居民和個體小商戶消費能力的效果還有待觀察。

            三、產業端:重點行業產銷預期難有逆轉

            汽車產銷總體放緩明顯。二季度,預計汽車芯片短缺情況沒有明顯緩解,動力電池原材料價格快速上漲推高制造成本,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受到一定影響。國內疫情近期多發,令汽車工業新的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一季度產銷低于預期的基礎難有改變。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如果疫情繼續延續,最高可能會帶來20%的減產。集成電路產量延續下行態勢。一季度我國集成電路總產量同比下降4.2%,是自2019年一季度我國芯片產量下降8.7%以來最糟糕的季度表現。二季度,由于消費電子產品需求疲軟以及包括上海在內的部分地區因疫情引發的封鎖,一些大型集成電路制造商難以獲得零組件,從而影響生產,預計延續下行態勢。國內手機銷量難有大扭轉。據CINNO Research最新數據,一季度中國內地市場智能手機銷量同比下滑14.4%。由于長三角地區多地疫情導致半導體供應鏈開工率不足、物流普遍延誤。智能手機的頹勢還將持續,安卓陣營在高端市場的推進也不及預期,疫情對手機廠商的供應鏈韌性提出了嚴峻考驗,預計二季度手機銷量挑戰不減,銷量難有實質性扭轉。

            四、區域端:長三角、珠三角增勢分化

            長三角地區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大。一季度,江蘇、浙江省經濟分別增長4.6%和5.1%,而“龍頭”上海僅增長3.1%。二季度來看,上海自3月28日實行封城對經濟增長的負面影響將明顯顯現,勞工短缺、交通受阻等將使計上海中小微外貿企業將短期承壓。上海疫情的外溢,讓蘇州、無錫、常州、連云港等強市的工業生產和物流都受到較大沖擊很大,影響二季度江蘇省經濟增長。同時,產業鏈和供應鏈的沖擊可能會帶來跨國公司重構供應鏈,需要密切關注外資流向變化。珠三角地區增長或有所恢復。一季度廣東經濟僅增長3.3%,其中廣州、深圳分別增長4%和2%,均明顯低于全國4.8%的增速。二季度,伴隨深圳、廣州、東莞等地疫情形勢的好轉,工業增速或將恢復增長,深圳解除封控后出口有望迎來穩步增長。目前廣東出臺汽車以舊換新購車補貼活動、深圳發放消費券等舉措,有望提振消費信心。預計二季度珠三角地區經濟增長將有所恢復。

            五、建議政策精準加碼為提振經濟保駕護航

            今年以來,央地密集出臺針對性舉措紓困當前經濟。機構和專家也為二季度穩增長出謀劃策。IMF建議中國增加對居民需求側的支持,將資源轉向家庭部門,提振商業信心和投資信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鳴表示,有效地控制住疫情,并實施更大力度的宏觀政策來對沖疫情影響,使二季度經濟增速能夠重返5%以上尤為重要。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部長劉向東認為,當務之急是加強疫情精準防控,加快落實紓困舉措,保障供應鏈暢通穩定,同時適時出臺一攬子擴內需新舉措,提振投資和消費信心。京東集團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指出,當前由中央層面推動、全面發力消費券政策必要性已經十分凸顯,建議發行5000億元抗疫特別國債定向用于支持消費券政策實施。(編輯:胡慧璟)

           
          首 頁  |  經濟要聞   |  政策法規   |  經濟數據   |  功能區域   |  熱點專題   |  影像北京
          京ICP備08003934號-1
          北京市經濟信息中心 - 網站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