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3月22日,由聚汽網、卡斯夫百強精英薈、天津市汽車后市場行業協會、河北省汽車配件行業協會聯合主辦的2023年京津冀汽車后市場行業高峰論壇 & 京津冀卡斯夫TOP100頒獎盛典在天津落下帷幕。
會上,圍繞“京津冀汽后企業把握趨勢新增長”主題,聚汽網創始人兼總編輯付小軍發表演講,他在分享中重點分析了汽車行業發展趨勢、汽車市場及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趨勢、汽車獨立售后市場發展趨勢,以下演講內容摘錄,與您分享:
汽車行業進入變革新時代
隨著政策環境、產業環境、消費環境持續向好,我國新能源汽車持續高速增長,滲透率超過25%,2023年新能源汽車預計將新增1000萬輛,滲透率達40%。零排放、無縫城市交通、未來出行新趨勢將對整個汽車價值鏈產生顛覆性影響,并推動汽車技術、汽車制造、出行服務的技術創新。例如,很多玉環和蕪湖做底盤件的企業都在進行改變,將球頭擺臂改成鋁制擺臂輕量化,增加車輛輕量化標準。
在電動化、智能化、高端化及全球化的大趨勢下,整車廠和零部件企業又會有哪些影響?
首先,技術路線要升級,如果零部件工廠工程師不去改變升級,將會主導企業的發展; 第二個,如果供應鏈與人力資源不成長,無法因材施用,企業也將會落后; 第三個是產品/品牌/資源整合會加快,例如,博世、途虎、京東等供應鏈平臺都在鏈接新能源; 第四個是新的國內和國際戰略出海。
關于回用件再利用產業這一塊,目前國家正加大力度做標準、做實施、做全國推廣,所以回用件、再制造、再循環離我們越來越近,回用件再利用產業具有良好的經濟及社會意義,整個行業發展態勢也值得關注。
再來看看中國汽車市場概況,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將占汽車銷量的40%,目前車樁比約為2.5:1,遠低于2015年政府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規劃中制定的1:1目標,充電基礎設施短缺問題正在通過技術改進得以減輕。
汽車市場及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趨勢
智能電動汽車趨勢給汽車零部件和后市場企業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但同時“彎道超車”的機會也在涌現。
一是汽車電動化給汽車零配件和維保企業帶來顛覆性影響。智能電動汽車與傳統燃油車在系統和部件上有極大不同,除了行駛系統、轉向與制動系統、車身與附屬裝置等三個板塊相同之外,其他的電動化供應鏈、智能化供應鏈、網聯化供應鏈都是燃油車觸及不到的領域。此時誰能更快布局,誰就能更早搶占先機,獲得先發優勢。
所以,維修企業需要密切關注新能源板塊中哪些系統與我們相關。
二是電動車單車維保價值對比燃油車將減少50%以上。與傳統燃油車相比,電動汽車維保需求大大降低,單車維保價值僅為傳統燃油車的30%—40%,因此,針對服務內容、商業模式的快速轉型以彌補丟失的營業額對于后市場企業至關重要。
三是三電系統相關的維保及汽車美容將成為增長點。與燃油發動機有關的零件維修和保養業務將會下滑,輪轂、制動系統、蓄電池更換等業務仍有空間,事故維修、個性化改裝、電動車專用輪胎將成為可探索的重點領域。
四是整體汽車后市場將維持中等增長速度,但面對巨大的利潤下滑壓力。隨著汽車保有量和平均車齡的增長,整體市場發展潛力巨大,但由于燃油車市場占比下降,零部件后市場增速維持在4%左右,增速低于整體市場。
五是獨立汽車后市場格局將重塑——大型連鎖維修門店將會生存下來。如此一來,很多小修理廠又該如何發展,是否需要在人力資源角度去考慮問題。
六是汽車后市場將在綠色低碳發展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促進循環經濟及環境保護。
汽車獨立售后市場發展趨勢
為應對汽車電動化、智能化帶來的挑戰及抓住行業變革機遇,汽車后市場企業應基于自身能力及業務基礎,在五大能力建設模型中尋找契合的轉型超越機會。
第一個是硬件升級,由于新能源車的設備不斷升級,因此新能源售后市場中對于維修空間、維修場地和維修設備的要求會更高,傳統燃油車設備將無法滿足維修專項配件部件的要求。第二個是業務組合多元化探索,重新規劃業務組合,尋找新盈利點。第三個是人才能力的提升,未來企業需要人力資源事業部來管理人才。第四個是“汽車+”生態建設。第五個是數字化賦能。
對于傳統零配件制造企業而言,為應對汽車電動化和智能化行業顛覆性趨勢及綠色低碳新要求,企業應以未來5—10年市場戰略定位出發,制定2—5年中期業務目標,并以1—2年可執行方案持續推動持續轉型升級。那么需要準備的轉型戰略路徑是什么?又該怎么做?
首先重新尋找市場定位及機會,進行業務整合,其次產品進行整合,提高生產效率。最后是開發新產品并轉換為競爭優勢。而這些主要通過人才戰略、品牌提升、數字化賦能等方式來實現。
以上就是我的分享。在我服務企業22年里,深刻感知并一直告誡自己:不管是企業家,還是職業個人,都希望一起共同努力,永遠積極向上,永遠熱淚盈眶,永遠豪情萬丈,永遠坦坦蕩蕩。道雖遠,行者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謝謝你們!